投資抉擇:買比特幣還是以太坊?

2025-06-10

關鍵要點

  • 截然不同的起源與理念:比特幣(BTC)誕生於 2009 年,被稱作“數字黃金”,側重稀缺性與安全性;以太坊(ETH)上線於 2015 年,定位“全球計算機”,主打可編程金融和各種去中心化應用。
  • 技術權衡:比特幣採用穩健的 PoW 共識,去中心化程度最高但吞吐有限;以太坊自「合併」後轉為 PoS,再加上 Layer-2 方案,能更快、更靈活地處理鏈上交易。
  • 生態應用差異:比特幣是主流機構與散戶青睞的價值儲存工具(現貨、ETF、企業金庫),而以太坊則是 DeFi、GameFi 的發動機,開發者社區活躍。
  • 展望未來:比特幣路線圖聚焦 Lightning、隱私和更多 ETF 批准;以太坊則以分片和 Rollup 為主攻方向,推動更豐富的 DeFi/Web3 應用,但都面臨競爭與監管考驗。

bitcoin-vs-ethereum-cover_zh-CN

比特幣以太坊共同定義了當下加密領域,但它們服務的目標卻截然不同。 「到底哪個比較值得買?」是每個投資人都關心的問題。本文將從六大維度展開:歷史淵源、技術差異、生態與應用、市場表現、風險輪廓以及未來路線,幫助你在 BTC 與 ETH 之間做好資產配置。


目錄

歷史淵源與核心基礎

技術協議差異

生態與應用場景

市場表現與投資指標

風險因素與波動特徵

未來前景與路線圖


歷史淵源與核心基礎

起源與定位

2009 年 1 月,比特幣(BTC)橫空出世,最初定位點對點電子現金,迅速因去中心化、稀缺性被視作“數字黃金”,價格也一路從幾美分飆升至數萬美元。

2015 年 7 月,以太坊(ETH)上線,目標是為智慧合約和 dApp 提供通用公鏈,實現更豐富的鏈上應用。

貨幣政策與供給機制

  • 比特幣:總量上限 2,100 萬枚,區塊獎勵每約四年減半一次。 2024 年 4 月減半後,年發行量降至總供應量的 1% 以下,進一步強化稀少性。
  • 以太幣:最初無固定上限,挖礦獎勵鑄造新幣;2021 年 EIP-1559 升級後開始銷毀部分手續費,2022 年「合併」轉 PoS 後,新發行量基本與燃燒量持平,通膨率趨近零。
bitcoin-vs-ethereum-table-1-zh-hk

核心理念與網路效應

比特幣提倡「堅實貨幣」(sound money),抗審查且流動性極深,受到機構金庫和長期價值投資者的青睞,因此被廣泛視為數字黃金

以太坊則定位為「全球電腦」(world computer),致力於為DeFi、NFT和遊戲等創新場景賦能,隨著鏈上活動增多,其發行量更多地與實際需求掛鉤,而非無節制增發。

bitcoin-vs-ethereum-table-2-zh-hk

技術與協議差異

共識機制

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oW),礦工透過不斷解答 SHA-256 演算法難題來打包區塊,這種方式安全性極高,但也消耗大量電力。

2022 年 9 月「合併」後,以太幣轉為權益證明(PoS),能耗降低超過 99%。 ETH 持幣者透過質押來驗證區塊並獲得收益。比特幣本身不支援質押,想要賺取被動收益的用戶通常會使用像 XT Earn 這樣的理財平台。

區塊時間、吞吐量與手續費

  • 比特幣:平均每 10 分鐘出一個區塊,交易吞吐量有限;在高峰期(例如 BTC/USD 幣本位合約交易活躍時),內存池擁堵,手續費就會水漲船高。
  • 以太坊:每 12–15 秒產生一個新區塊,吞吐量更高,但在 NFT 或 DeFi 熱潮時仍會出現手續費飆升。透過 Optimism、Arbitrum 等 Layer-2 Rollup,將交易打包到鏈下後再統一上鍊,可顯著降低成本。
bitcoin-vs-ethereum-table-3-zh-hk

安全性與去中心化

比特幣龐大的算力網路讓 51% 攻擊成本極高,而像 Taproot 這樣的升級又進一步增強了抵抗能力。以太坊的 PoS 安全依賴質押的 ETH 數量,惡意驗證者會面臨資金被罰沒的風險。它正在推進的分片方案,旨在提高擴展性同時保持去中心化。兩條主鏈都擁有深厚的現貨市場流動性,交易者也會結合鏈上數據和六月的宏觀日曆來優化策略。


生態與應用場景

bitcoin-vs-ethereum-table-4-zh-hk

比特幣的價值儲存與支付場景

機構應用

比特幣已成為機構和散戶的首選價值儲存工具。許多公司和退休基金都把 BTC 納入財務配置,而像 GBTC、BTC 現貨 ETF 等產品,則讓投資人無需自行保管私鑰也能參與投資。觀察 BTC/USDT 現貨BTC/USD 幣本位合約的行情,經常反映市場情緒;價格穩定上漲意味著市場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信心不斷增強。

鏈上支付與 Lightning 網絡

雖然比特幣在日常小額支付上還在發展階段,但 Lightning 網路的出現讓微支付變得可行。鏈上手續費高峰期可能會飆升,而 Lightning 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轉帳體驗,尤其適合那些銀行服務不完善的地區。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與 dApp 生態

NFT 與遊戲

除了 DeFi,以太坊也是 NFT 和鏈遊的主戰場。 OpenSea 等市場繁榮,Axie Infinity 等遊戲讓創作者能夠將數位藝術品和遊戲資產變現。

企業級與 Layer-2 解決方案

企業常用 Optimism、Arbitrum 等 Layer-2 Rollup 或 Polygon 側鏈來降低 Gas 費用、提升吞吐。這些擴容方案為真實資產通證化、跨國結算等場景提供了可行方案。

開發者社群與創新速度

以太坊龐大的開發者社群圍繞著 Solidity、Web3.js 以及豐富的開發庫。定期的黑客松、各類基金和工具(Truffle、Hardhat)不斷助力快速迭代——雖然複雜度也帶來偶發的智能合約漏洞。相較之下,比特幣通常走穩健升級路線(Taproot、隱私增強),更重視安全性而非頻繁更新,因此雖然品牌與穩定性無可挑剔,卻缺少原生 DeFi 和複雜智能合約支援。

收益機會(XT Earn)

XT Earn 這樣的理財服務,彌合了「簡單持幣」與「被動收益」之間的差距。無論是透過包裝的 BTC 質押方案,或是直接參與 ETH 質押,使用者都能讓閒置的加密資產產生收益,把價值儲存策略和收益產生結合起來。


市場表現與投資指標

歷史價格走勢與相關性

比特幣的周期性牛市堪稱傳奇。 2013年,BTC 價格從不到100美元一路漲到11月的1100美元以上;2017年,又從約1000美元飆升到12月的近2萬美元;2020–21年周期中,BTC 從2020年3月的約6438美元漲到12021年近16.98美元的歷史高點至16.98美元。截至2025年6月,比特幣價格約為104,500美元。

以太坊的成長同樣亮眼,與生態里程碑緊密相關。 2016年底,ETH 價格在8美元左右;2020年6月漲到200美元,8月達600美元;2021年初的 NFT 熱潮將其推升至5月的4800美元。到2025年6月,以太幣價格約為2,600美元。

市值與流動性

bitcoin-vs-ethereum-table-5-zh-hk

比特幣仍然是市值最大的加密資產,擁有深厚的買賣盤和極低的滑點;以太坊緊隨其後,流動性同樣充足,但在網絡擁堵時價差可能略有擴大。

鏈上指標與網路健康度

比特幣

  • 日活躍地址:約110萬,顯示出良好的使用率。
  • 哈希率:接近歷史高點(>300 EH/s),顯示礦工信心強勁。
  • 「天數銷毀」指標:長期未動幣的移動通常預示價格波動。

以太坊

  • 日交易次數:超過120萬次,主要由 DeFi 和 NFT 驅動。
  • 質押 ETH:超3500萬枚鎖定在信標鏈中,體現對 PoS 的信任和預期收益。
  • 智慧合約部署:每週新增約2000–3000個,反映開發者活躍度。

機構與散戶採用指標

比特幣

以比特幣為基礎的 ETF 生態持續擴張。 Grayscale、BlackRock、Fidelity 等主要發行機構每月均淨流入約5億美元。託管平台也報告家庭辦公室和企業金庫的持股不斷增加,進一步鞏固了 BTC “數位黃金”地位。同時,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使用專業的比特幣報稅軟體來管理收益

以太坊

美國首批以太坊現貨 ETF 於2024年中上線,每月吸金約8,000萬美元。 CME 上的 ETH 期貨日均成交量約30億美元,為該機構提供了合規的交易管道。 DeFi 方面,以太坊鎖倉總量(TVL)穩定在約650億美元,凸顯了其真實使用價值。若要製定策略,請參考六月經濟日曆,合理配置 BTC 與 ETH 的投資比例。


風險因素與波動特徵

波動率指標

加密資產的波動依舊存在,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格比以往更趨平穩。截至2025年5月底,比特幣30天實現波動率降至約1.8%(60天約2.4%),而以太坊30天波動率約2.5%(60天約3.0%),反映出殘餘的DeFi和網路敏感度。回顧2025年初的調整週期:比特幣從5月底的109,000美元跌至3月中旬的84,000美元,隨後震盪整理,至6月重返95,000美元;以太坊則從2024年11月的4,500美元高點回落55%,以太坊則從2024年11月的4,500美元高點回落55%,以太坊則從2024年11月的4,500美元高點回落55%,以太坊則從11月開始回暖板。

監理與安全風險

  • 比特幣雖享有「數位黃金」美譽,但礦業監管趨嚴(如北美限電)和歐盟MiCA法規(2025年中生效)可能提高合規成本,甚至影響礦工選址。
  • 以太坊面臨智慧合約漏洞風險-例如2025年2月某DeFi專案遭遇1億美元等級攻擊;全網分片(Q3 2025)若進展不順,也會帶來技術和信任挑戰。此外,美國SEC是否將以太坊質押產品歸類為證券尚存不確定性,增加了一層監管風險。

網路擁塞與手續費飆升

比特幣的記憶體池通常較為清靜,但Ordinals刻字(BTC NFT)熱度時,單筆手續費可短暫飆升至10美元以上,小額支付幾乎不可行。以太坊方面,得益於Layer-2 Rollup,主網平均Gas費約25 Gwei(≈2–3美元/筆),但熱門DeFi項目上線或NFT空投仍會引發手續費短期沖高,普通用戶暫時被擠出交易。若要規避這些波動,可參考六月經濟日曆調整資產配置策略。

競爭與技術淘汰風險

比特幣的價值儲存定位依舊穩固,但專注於真實資產通證化的RWA公鏈不斷吸引機構級試點。以太坊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Solana、Avalanche、Aptos 等高性能公鏈在DeFi和GameFi領域快速擴張。如果以太坊的分片或Rollup路線出現延遲或不如預期,開發者和流動性可能會轉投他鏈,削弱ETH的網路效應。若想在高波動中獲利並節稅,可專注於專業的比特幣報稅軟體解決方案


未來前景與路線圖

bitcoin-vs-ethereum-table-6-zh-hk

比特幣的即將發展

Taproot 增強

2025 年將在 Taproot 隱私和腳本升級基礎上,推出 Lightning 網路改進,實現更快更便宜的微支付;同時測試性跨鏈橋,讓 BTC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與其他公鏈互通

Ordinals 與有限 NFT

Ordinals 刻字帶來了一定的 NFT 風格應用,但整體規模仍遠不及以太坊。接下來會有更友善的鑄造和追蹤工具,但交易量仍將保持適度。

機構輔助

隨著美國監管機構對現貨比特幣 ETF 慢慢放行,更多資本可望流入。企業金庫對 BTC 的對沖和保值需求不斷上升,預計會有新的配置公告。

以太坊的擴容與協議升級

分片路線圖

多條分片測試網將持續運行到 2025 年底,計劃在 2026 年初全面激活分片,吞吐量預計將從 ~15 筆/秒提升到數萬筆/秒,同時保持 PoS 安全性。

Layer-2 演進

OptimismArbitrumzkSync 等 Rollup 繼續降低 Gas 費。 2025 年平均 Rollup 手續費已下降超 60%,DeFi 和 GameFi 的體驗更流暢;一鍵跨鍊和錢包整合亦不斷優化。

DeFi 與跨鏈創新

預計會出現更多橋接方案(如 EthereumSolana、Ethereum↔Avalanche),以及早期 zkEVM Rollup,兼顧以太坊等級安全和更低交易費。隨著監管對 DeFi 代幣的合規要求明晰,協議方也會逐步採用符合標準的通證模型。

宏觀與科技催化劑

通膨與貨幣政策

央行利率變動時,投資者傾向將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而以太坊則因鏈上金融服務需求而受益。要調配資產,可參考六月經濟日曆

Web3 生態成長

更多錢包選項、DAO 工具,以及真實資產通證化(RWA)不斷催生新需求,每個新場景都在為 ETH 增加價值。

競爭威脅

AptosSui 等新一代 Layer-1 公鏈以更快的最終確認和更低的手續費搶佔市場,挑戰以太坊的地位。各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推進也可能重塑數位資產生態,BTC 和 ETH 社群都需隨之調整。


結語

比特幣和以太坊各有獨特價值:BTC 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稀缺資產,流動性深、機構信任度高;ETH 是充滿活力的生態平台,推動 DeFi、GameFi 和下一代應用。平衡配置兩者,既能守住長期價值,又能分享鏈上創新和質押收益,是多數投資者的理想策略。最終如何選擇,取決於你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和對「數位黃金」還是「可程式金融」未來的信念。在網路升級與監管演進的雙重驅動下,靈活調整、定投加倉和週期性再平衡,將有助於在波動中捕捉長期回報,同時控制短期風險。


快速連結


關於XT.COM

成立於2018年,XT.COM目前註冊用戶超過780萬,月活躍超過100萬人,生態內的用戶流量超過4000萬人。我們是一個支持800+優質幣種,1000+個交易對的綜合性交易平台。 XT.COM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支持現貨交易槓桿交易合約交易等豐富的交易品種。 XT.COM同時也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NFT交易平台。我們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安全、最高效、最專業的數字資產投資服務。

分享貼子

© 2018-2025 XT.COM. 版權所有。 | 用戶協議 | 隐私条款